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患上窦性心律,能不能做运动?这篇文章告诉你

2018-08-15 16:04:54    字体大小【小】【中】 【大】

跑步时突发性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使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更加关注。临床表示,不少人在做心电图检查时查出有“窦性心律不齐”的问题。拿到这样的检查结果,往往一肚子问题:是患上了心脏病吗?以后还能还能运动吗?会不会有危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临床指出,其实大家不用慌,因为心电图检查中,90%以上常常会得出“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会有这么多人的心脏有问题?当然不会!通常所说的“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也不少见。

进一步解释,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右心房内的“窦房结”(司令部)指挥的,其发出的信号刺激心脏跳动,称之为“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神经调节。在神经系统中,植物性神经是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的,借助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来协调和平衡,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正处青春期的孩子植物性神经功能往往不够稳定,容易出现紊乱或功能失调,一旦交感神经活动占了主导地位,就可能导致青春期心律不齐。这种情况多数只是暂时性的功能障碍,青春期结束后,该现象就会消失。

呼吸对心率也有影响,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可以正常地学习、生活和运动。

不经意的合眼闭眼、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总的说来,“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重要的临床意义,家长和老师无需过多顾虑。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可单独发作,也可以与心血管病伴发。严重时可致心力衰竭、猝死,因此需尽快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