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远大医院 > 医院新闻 > 正文

聚焦营养管理 提升康复质量——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举办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营养管理专题讲座

2025-08-28 08:08:12    字体大小【小】【中】 【大】

为深入推进疾病全程管理理念,将营养干预融入心血管疾病康复全过程,近日,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举办“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营养管理与指南共识”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上海市胸科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崔雪莹授课,行政人事总监吕红、医疗副院长韩燕、心康中心主任张雅君和全院多学科医护人员参加。 

图片1.png会议伊始,心康中心主任张雅君指出,当前在疾病全程管理中推进营养处方的重要意义。她强调,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接受心脏手术、重症治疗、心力衰竭以及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营养支持是疾病恢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她特别提到,按照心康平台要求,五大营养处方在患者康复全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临床实践表明,营养不足不仅会延缓康复速度,甚至可能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全院推进系统化营养管理势在必行,须贯穿诊疗始终,做到精准评估、合理干预。 

病例会诊:从指南到床旁

为将理论真正落地为可操作的临床路径,会议特别安排了两例多学科联合病例会诊,由临床医生汇报病情,营养师结合指南进行个体化干预建议。 

三病区肖巧霞医生汇报病例一:一位74岁男性患者,因非风湿性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并房颤、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肺气肿,于外院行瓣膜成形术后转入我院康复。患者术后仍有胸闷、咳嗽、气短等症状,饮食欠佳。 

十三病区苏春霞医生汇报了病例二:一位86岁女性患者,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阿尔茨海默综合征入院。患者病情复杂,存在营养风险评分3分。 

图片2.png在病例报告后,崔雪莹营养师深入病房进行现场查房。在病床旁,临床医生与营养师面对面交流患者的病情和饮食情况,护士详细记录营养评估要点。崔雪莹营养师根据饮食回顾、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指标,与医生共同商讨了能量供给、蛋白质分配及微量营养素补充的细节。这样的跨学科团队讨论,帮助医护人员直观理解了心脏术后及慢性心衰患者的营养处方制定流程,也展示了“指南到床旁”的多学科协作模式,让营养干预真正融入患者康复全过程。不仅让营养处方更具针对性,也使家属直观感受到营养干预在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学术讲座:指南解读与临床实践

结合前期的病例讨论与床旁实践,崔雪莹营养师随后进行了专题讲座。她系统解读了《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营养管理与指南共识》,围绕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营养管理路径、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营养干预原则、重症心血管患者营养管理等重要内容展开,结合《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讲解膳食营养处方制定步骤。她强调,临床医护应在日常诊疗中重视筛查,患者入院后应尽早开展营养筛查和风险评估。 

针对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心衰等不同疾病类型,崔雪莹结合指南提出了相应的饮食与营养干预要点,如限盐、合理控制脂肪摄入、注意能量与蛋白质平衡,以及关注微量营养素补充等,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在实践中有章可循。对于心衰患者,可利用NRS-2002、MNA-SF等工具识别营养风险,并结合患者能量、蛋白质及微量元素需求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做到分层管理、循序渐进,患者营养供给与康复需求相匹配。

重症心血管患者的营养管理方面,她指出,重症患者应在入院后48 h 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早期开展系统营养支持,并动态监测合理选择肠内或肠外营养途径,同时警惕再喂养综合征风险,干预安全有效。通过系统梳理与案例结合,本次讲座让全院医护人员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心血管疾病患者营养管理的重要框架,为今后在临床中推广精准营养干预提供了有力指导。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来自临床一线的医生和护士长积极提问,围绕如何提升老年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心衰患者营养干预中的实际操作难点等问题展开交流。崔雪莹营养师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逐一解答,并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使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此次活动不仅让全院医护人员全面掌握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营养管理方法,也为推动我院老年及心脏康复患者的精准营养支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把科学营养纳入全程管理,助力患者更快康复、生活质量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