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室颤的射频消融治疗应该怎么做

2018-09-04 10:10:29    字体大小【小】【中】 【大】

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问题。由于胸部的心、肺、胃都比较容易发生病变,室颤患者肺和胃也会有所表现。因此应该时刻注意器官和组织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脏的问题。室颤的射频消融治疗应该怎么做?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一、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史

在CAST前时代,人们对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心律失常抑制剂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认识不足,在心律失常的处理上较为积极。几乎对所有的室性期前收缩均采用慢心律等制剂治疗,而不考虑其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病。

此后,随着偱证医学的发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倍受重视,其结果广泛地用来指导临床工作。1987年,CAST试验出乎意料地发现使用恩卡尼,氟卡尼治疗心梗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的室性期前收缩,反而增加了患者的总。

莫雷西嗪则使其早期增加。由此,人们认为有必要对心律失常抑制剂的作用重新加以审视。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治疗心律失常应着重考虑基础心脏病,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果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即使是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甚至是短阵的室速也不需要积极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有症状的室速或室颤,则因为心脏起博技术的发展,采用植入ICD的方法。

二、对室性期前收缩和室颤及其关系的重新认识。

社会生活中,一些猝死患者平时并不存在基础心脏病,其猝死原因激起了人们对研究室颤发生机制的兴趣。室颤的发生有两个因素存在,触发机制和维持机制,1997年,Moise研究证实,Purkinje纤维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999年Kim用实验方法证实,乳头肌周围的Purkinje纤维网是触发和维持室颤的关键部位。

房颤消融的者Haissagurre再一次为人类征服室颤作出了贡献。2002年,他在触发室颤的室性期前收缩前记录到Purkinje电活动,并将这类室性期前收缩命名为触发物。至于室颤的维持机制,Jalife在1998年发表文章,认为室速和室颤可能为同一机制,即存在多个折返环。Moe亦认为室颤的维持是多发子波折返的随机无序所致。

三、对室颤消融的尝试

如前所述,人们认为干预室颤发生的两机制中的一个既能干预室颤的发生。借鉴房颤消融方法,采取消融触发物的方法。有学者研究发现,现为室颤的消融治疗论证了可行性。1992年Aizana对一例室颤频繁发作而不适β—受体阻滞剂能使Purkinje电活动局限在左室前壁的乳头肌附近,这一发的患者进行直流电消融,随访三个月,室颤未再发作。

日本学者Takatsukj在2001年时对一例右室流出合植入ICD道室性期前收缩,触发室颤的患者进行射频消融,随访20个月未发生室颤。Haissagurre在2002年用射频消融了27例特发性室颤的触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随访24±28个月,89%无室颤复发。在2003年,他又分别对4例长QT间期综合征和3例Brugade综合征发生的室颤进行消融,随访17±17个月未见室颤复发。此外,还有学者对心肌梗死后和主动脉瓣修复术后的室颤患者分别进行消融治疗,在随访期内均未再发室颤。

在了解了室颤的相关内容后,可以更加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检查自己身上发生的症状,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负责。患者在对待心脏病的病情中还需心态平稳,保持良好作息,适当运动,更好地配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为康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