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远大医院 > 健康科普 > 正文

肺真的会“漏气”?关于气胸,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2025-07-21 08:08:22    字体大小【小】【中】 【大】

正常人的胸膜腔由壁层和脏层胸膜构成,是一个不含空气的密闭腔隙气体在肺泡进出。当肺组织或支气管破裂、胸壁伤口与胸膜腔相连通,或是肺泡自发破裂导致吸入的空气进入胸膜腔,占据了原本肺膨胀的空间气体压迫肺组织,无法正常呼吸,这就是气胸。

一、气胸的“报警信号”!

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气胸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警惕气胸的发生,请及时就医:

1. 突发胸痛:一般表现为单侧发作,呈针刺样或撕扯样或刀割样疼痛,在咳嗽、深吸气时疼痛表现加剧,疼痛一般不会自行缓解。

2. 呼吸困难:常与胸痛同时发生,患者会感觉呼吸困难,喘不上气,胸口闷,严重时口唇发紫。

3. 咳嗽:一般以干咳为主,这是由于气胸后胸膜受到刺激引起的。

4. 高危预警:患者如果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烦躁不安,需立即就医!!

二、气胸分为哪几种?

1. 自发性气胸在没有明显外部创伤的情况下,肺部组织破裂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压迫肺组织,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自发性气胸多发于年轻人

2. 继发性气胸一般指由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等基础疾病演变所致,患者一般年龄比较大。

3. 张力性气胸此类气胸比较凶险,由于不断呼吸,可导致气体持续进入胸腔,造成胸腔内压力持续升高,循环、呼吸受到影响,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

三、哪些人是气胸的高危人群?

1. 瘦高体型的男性青壮年:这类人群由于身材特点,体内脂肪较少,肋骨较为突出,容易受到外伤或剧烈运动的影响。在进行如攀岩、滑雪等高风险活动时,易发生肋骨骨折或胸膜损伤,从而导致气胸的发生。

2. 长期大量吸烟者:吸烟是导致肺部组织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大量吸烟会损害支气管和肺部组织,使肺泡破损或肺组织弹性降低。这些病变增加了肺泡自发性破裂的风险,进而引发气胸。

3. 使用呼吸机的人群:呼吸机在治疗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可能导致肺部气压不平衡。使用呼吸机时,如果肺部气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发肺泡塌陷或胸膜损伤,终导致气胸。

4. 患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大疱等基础肺部疾病患者,其肺部往往存在病变。这些病变可能导致肺泡自发性破裂,使气体进入胸膜腔,从而引发气胸。此外,结核空洞、纤维化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肺基础较差,破裂后引发气胸。

5. 遭受外伤的人群:胸部外伤,如刀枪伤、车祸等,可能导致壁层胸膜破裂,使胸膜腔与外界相通。这种情况下,外界空气可能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

四、如何预防气胸?

1. 戒烟限酒:吸烟是导致气胸的常见诱因之一。长期吸烟会导致肺部病变,增加肺组织损伤的风险,进而可能诱发气胸。因此,戒烟是预防气胸的重要步骤。同时,过量饮酒也可能对肺部造成损害,因此应适度饮酒或避免饮酒。

2. 均衡饮食:保持健康体重均衡的饮食对于维持肺部健康至关重要。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和水果等,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同时,保持健康体重也很重要,过重或过瘦都可能增加气胸的风险。

3. 规律生活:避免熬夜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气胸的风险。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维持肺部和全身健康。此外,减少工作压力,保持心情愉悦也有助于预防气胸的发生。

4. 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对于气胸患者来说,运动的选择和强度要适度。推荐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同时,避免搬重物、剧烈咳嗽、屏气等易诱发气胸的动作。

5. 积极治疗: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脓肿、肺气肿等,都是气胸的常见诱因。因此,积极治疗肺部疾病,预防呼吸道感染,对于降低气胸风险至关重要。

6.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肺部问题定期的医学检查是预防气胸的重要手段。通过X光、CT等检查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肺部的问题,如肺大疱等,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防止气胸的发生。

7. 注意环境气压变化:当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如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时,周围环境的气压变低,肺内的压力增加,也可能会引起气胸。因此,在高海拔地区活动时,应注意身体状况,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8. 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的稳定对于预防气胸同样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有助于减少气胸的发生。可以尝试冥想、听轻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