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是否健康,尿液有“发言权”!
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尿液的形成过程,在肾脏中完成。当血液经过肾小球,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比如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大量的原尿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约99%会被重新吸收,此时还剩下一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物质,另外肾小管也有分泌一些代谢产物,比如肌酐、钾等元素加入进来,终形成尿液。然后,尿液会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正常人的尿液是什么颜色的?
一般情况,正常人的尿液大概一天有1.5升左右,尿液颜色淡黄清亮,尿液的排量、颜色等也会受到喝水量、出汗量,甚至饮食的影响。例如喝水少出汗多的时候,尿液的颜色可能会变成深黄色,近期吃了红心火龙果的话,尿液则会变成粉色或淡紫色。这些情况也都是正常的,多喝点水,或者第二天就能恢复正常。
尿液会有哪些颜色异常?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尿液的颜色会因为外界的气温、饮食等因素发生变化,也会因为服用的药物,以及某些疾病的影响,出现颜色异常。当发生以下情况异常时,可能是提示正在患某种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颜色异常的原因,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白色浑浊尿:当出现白色又浑浊的尿液,多数情况为细菌感染所致,常伴有较明显的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同时这个疾病也与泌尿系疾病有关,临床发现,当小便浑浊时,以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炎、膀胱炎为常见。其中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它的典型症状就是尿浑浊发白。
血尿:血尿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绝大多数血尿是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常见的原因是下尿路感染,尤其是膀胱炎。但也有的血尿是由全身性疾病或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所导致。血尿通常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找到其发病的原因。
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外观为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而肌红蛋白尿则呈暗红色、棕红色甚至酱油色。通常血红蛋白尿是由于尿路局部黏膜表面的毛细血管受结石或是炎症等病变刺激,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血液随尿液排出而引起的,临床常见于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等疾病。而肌红蛋白尿是由于肌肉组织损伤,导致肌肉中的肌红蛋白释放入血形成的,多见于软组织损伤、横纹肌溶解等疾病。
胆红素尿:一般呈豆油色,震荡以后会出现泡沫,而且这种泡沫不易消散。尿检会出现尿胆原阳性,尿液里有胆红素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胆囊结石等疾病导致。
日常养肾护肾有哪些具体措施?
一般来说,可以从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定期尿检等方面保护肾脏。
1.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熬夜、压力过大等,会导致血压升高,而当高血压持续存在时,可能对肾脏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应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等不良习惯,保持好心态,对肾的保护比较有益。
2. 饮食调理:日常注意饮食清淡,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避免进食含盐量很高的食物如咸菜、榨菜、泡茶等。也应少吃火锅、辣椒、烧烤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西红柿、黄瓜、苹果、草莓等新鲜的蔬菜水果。日常也要多喝水,既能预防结石,又能保护肾脏。如果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要注意适当吃水果和蔬菜,以免影响肾脏。建议不要喝太浓的果蔬汁、火锅汤、蔬菜汤。
3. 运动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血液循环和体重,有益于肾脏健康。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可以通过慢跑、游泳、瑜伽等方式进行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
4. 定期尿检:尿检是了解肾脏简单快捷的方法,及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