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远大医院 > 健康科普 > 正文

“中风”也分大小?老年人要小心来去匆匆的“小中风”……

2025-02-17 10:10:36    字体大小【小】【中】 【大】

大家都知道“中风”是个攸关性命的大病,但如果在“中风”前面加上一个“小”字时,多数人的警惕性就会陡然降低,又加上“小中风”很多时候又能短时间不药而愈,所以错误地认为“小中风”无须大惊小怪。有数据显示:小中风患者早期发生中风的风险很高,7 天内为 4%~10%,90 天为 10%~20%(平均为 11%)。小中风患者在第1年内中风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 13~16 倍。

什么是“小中风”

临床上把“小中风”也叫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TIA,是指在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特点是发病突然,发作持续数分钟,患者通常在30分钟内恢复正常。

“小中风”常常反复发生,多则每日数次,少则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发作一次。与传统意义上的“中风”相比,“小中风”在临床上表现的症状与体征并不明显。而且由于“小中风”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而且不遗留任何后遗症,所以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小中风”有哪些临床表现?

“小中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可以只有一种症状,也可以同时出现多种症状,症状可轻可重。从症状上看,如果出现面部看起来不对称或一侧下垂;一侧手臂或腿感觉无力、麻木或麻痹;说话不清、语无伦次或不能理解他人的话;单眼/双眼失明或双眼复视;头晕或失去平衡或动作不协调;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生剧烈头痛等。都要警惕和排除小中风的发生。

从时间上来看,小中风从无病到出现明显症状,一般不超过5分钟;每次发作一般持续5~30分钟;长不超过60分钟症状可恢复;可反复发作,频率因人而异。

哪些人容易发生“小中风”?

“小中风”发于50~75岁的中老年人,而且男性多于女性。“小中风”的发病与动脉硬化有关,因此,有下列情况的人属于“小中风”高发人群,日常需要特别注意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颈椎病、慢阻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慢性疾病患者血脂、血液黏稠度明显增高者;家族直系亲属中(遗传)有脑卒中者;长期大量吸烟或酗酒的人;肥胖超重不爱运动的人;工作紧张、压力过大、脾气急躁者

“小中风”需要治疗

“小中风”的症状虽轻,但后果极为严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小中风患者早期发生中风的风险很高,7 天内为 4%~10%,90 天为 10%~20%(平均为 11%)。小中风患者在第1年内中风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 13~16 倍。小中风患者不仅容易发生中风,也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90天内小中风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事件总的风险高达25%。如处理得当,90天的中风风险可降低至1%~3%。

如何预防“小中风”?

首先,要控制各类疾病危险因素,如稳定血压、血糖,降低血脂、血黏度,治疗房颤。

其次,改善饮食习惯,日常以低盐、低糖、低脂食物为主,多食用玉米、荞麦等粗粮和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多吃纤维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导致血压升高。

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熬夜,也要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但不宜从事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或用力转动、屈伸头颈部。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