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远大医院 > 健康科普 > 正文

糖尿病患者餐后这样步行运动,一天血糖不升高

2025-03-18 14:02:03    字体大小【小】【中】 【大】

随着我们对疾病认识的加深,“运动是控制血糖、改善身体状况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糖友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运动,并通过合理规范的运动处方实现降低血糖的目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运动科学降糖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观点,糖尿病运动处方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运动治疗方式,和药物治疗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糖尿病患者在制定运动方案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以及身体所能承受的运动量进行简单的评估,避免运动方案不合适、不合理而造成糖尿病患者的负担。运动处方包含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具体运动项目可以根据患者喜好自己选择,运动时间可以自己合理分配调整。

一、时机:餐后60-90分钟进行

降糖较好的步行时间是在餐后90分钟进行,餐后60分钟次之,而餐后30 分钟步行降糖作用差。3040分钟降糖效果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患者快步走开始的510分钟血液中糖分消耗很少,因此,降糖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在步行30分钟后,血液中的糖分大量消耗,降血糖的作用才会明显。如果步行超过40分钟,运动量较大,身体就开始消耗脂肪,尽管也有降糖作用,但不是较佳状态。达到中等强度的步行才合适,用心率作为衡量标准。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一般要达到“150-年龄”但不超过“170-年龄”。基本上在每分钟120-150步是合适的。

二、 频率:长期坚持效果更好   

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进行步行锻炼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则每次30分钟。如每周步行锻炼34次,则步行时间需延长至40分钟,或加快步行速度。不推荐运动间隔超过3天。研究发现,如果运动间隔超过3,胰岛素敏感性会降低,运动效果及积累作用就减少。如身体条件允许,坚持每天步行为理想。 

三、强度:运动强度要合适

步行的适宜强度除了心率计算法评估外,也可以依据个人感觉来判断。即如果在步行后明显疲劳感在2030分钟内消失,次日没有或仅有轻度疲劳感,说明运动强度合适。如果运动后疲劳感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次日早晨仍觉四肢酸软沉重,周身乏力,说明运动强度过大,需要适当降低。如果运动后一点疲劳感也没有,则说明运动强度不够,需要提高运动强度。

四、运动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运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整体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如感到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无法明确原因的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1、运动前避免空腹运动,如果血糖低于5.6 mmol/l,应该摄入额外的碳水化合物后进行锻炼。出门可适当携带糖类食品、饮用水和糖尿病保健卡(注明患者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可有效预防在发生低血糖或昏迷的时候能及时地救治。此外建议在正式步行锻炼前,先慢走510分钟,使体温升高,以减小肌肉的黏滞性,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然后再进行拉伸运动。

2、运动中运动中需要穿合适的运动鞋,避免在不平整的场所运动,以防止足部受伤。在运动中,需注意观察自身状态,如果有发生头晕、胸闷、心慌、手抖、呼吸困难等突发的异常不适症状,需要立即停止运动,怀疑低血糖的及时补充糖类食品。无法明确原因的,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3、运动后运动后注意不要立即休息,应通过放慢步行速度,逐渐停下来,促使血液循环逐渐恢复正常。坚持步行者应注重对疲劳的腿部肌肉进行按摩放松。按摩从轻按开始,逐渐过渡到推拿、揉捏、按压和叩打,再配以局部抖动;从远离心脏的部位开始进行,即从脚、小腿至大腿。运动后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小口多次饮用,并测量血糖观察血糖的变化,用于了解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便于下一次调整。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