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中医如何养生?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春分时节,这一天阴阳相半,昼夜均分,寒暑相平。随着气温的持续回升,春阳之气上升更快,人体的代谢增强,中医养生以平衡阴阳为主。
一、养生原则
1. 起居·夜卧早起:春季,人体阳气充盛而升发,夜卧早起有助于人体阳气的舒展,避免阳气内伏于人体而诱发疾病。
2. 饮食·甘而少酸:春季肝气旺脾气弱,易疲乏、四肢无力。饮食调养以清淡为主,宜甘少酸,可适当多吃枸杞、花生、牛奶、香椿、茨菇等。
3. 着装·下厚上薄:体弱者穿衣服建议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和脚部保暖,老人可适当多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4. 运动·量力而为:呼吸清新空气利肝气疏泄,锻炼以上午9~10点为宜。中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运动要量力而为,以微汗出为佳。
5. 保健·沐足梳头:晨起多梳头,经络的刺激能让体内阳气升发舒畅;临睡前热水沐足,既能顾护阳气,还能改善睡眠质量。
二、穴位保健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按摩“生阳穴”是一种很好的养阳方法,常见穴位如下:
1. 百会穴 ——“头之阳”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功效:刺激此穴,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改善头阳亏虚引起的头痛、眩晕、精神不振、多梦易醒等症状。
按摩方法:食、中二指并拢按住百会穴,顺时针按摩约 3 分钟,之后作点按约 2 分钟。
2. 至阳穴 ——“背之阳”
位置:位于背部中央,肩胛骨连线的中点。
功效:是补阳气的较佳穴位,按揉至阳穴,有振奋全身阳气、疏通经络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指腹按揉中脘穴 1-2 分钟,并配合点按。平时也可以多晒晒后背,对补阳气很有帮助。
3. 足三里穴 ——“脾之阳”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膝眼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功效: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常按此穴,可温补脾阳,增强体力。
按摩方法:双手掌心分别搭在对应的膝盖上,食中二指并拢下垂可触及足三里穴,作环形按摩,并配合点按。
此外,艾灸作为常用中医外治法之一,古语有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通过特定穴位的温通功效,可有效调节人体气机,对春季多发的肝胆失调、脾胃不和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艾灸选在上午9-11点间为宜,这一时段正是脾经当令之时,气血流注足太阴脾经,于此时行艾灸可借助经气旺盛之势,强化脾土运化功能。常用穴位有肝俞穴、脾俞穴、太溪穴、曲池穴、三阴交穴。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