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里,老年人健康重要知识15条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在生活、健康、精神等方面的需求持续增长。老年人健康重要知识20条,关爱我们身边的老人。
1. 疾病早预防,早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慢病高发较为普遍,已成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一大挑战。我国约75%的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老年人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学习自我监护和管理知识,做好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平衡膳食模式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膳食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老年人平衡膳食应做到食物多样,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每天摄入薯类50~100g;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果。
3. 适度运动,循序渐进
科学适度锻炼具有延缓衰老、改善功能、促进健康的效果。老年人进行健身运动时,适宜从事耐力性项目,如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登山,以及太极拳、柔力球等项目。规律的肌肉力量练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保持肌肉体积和质量,建议以腿部、胸部、背部、腰腹等大肌肉群练习为主,每周进行2~3次。
运动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睡眠良好,这说明运动负荷和运动量合适。锻炼的动作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则,老年人运动时,可用运动后即刻脉搏变化和恢复时间来控制运动量,适宜的运动量可用“170-年龄”这个公式来掌握,例如60岁的人运动后即刻脉搏达到110次/分钟,5至10分钟脉搏恢复到安静时水平较为适宜。
4. 尽早戒烟,限量饮酒
尼古丁和酒精可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以及脑神经、消化系统等疾病。因此,戒烟戒酒越早越好。
5. 规律作息,良好睡眠
老年人可以通过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等措施来良好的睡眠。如果长期入睡困难或有严重的打鼾并呼吸暂停者,应当及时就医。
6. 定期监测血压
老年人应每天定时测量血压,例如在清晨起床后和下午时段。通过频繁测量,清晰了解血压的波动规律和趋势。每次测量后认真记录血压值,为医生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且的依据,以便更好地控制血压。测前应当休息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吸烟、憋尿。每次测量两遍,间隔1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
7. 定期监测血糖
老年人应该每1~2个月监测血糖一次,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每周至少监测1~2次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当适当放宽,空腹血糖可以保持在7.0~8.5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不超过11.1mmol/L即可初步判断为正常血糖。
8. 控制体重,预防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除了年龄、性别、家族史这些因素不可改变外,其他因素如饮食、肥胖及缺乏运动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可变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早期预防,以降低患病概率。
一旦发觉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偏盲,语言不利,眩晕伴恶心、呕吐,复视等症状,要高度怀疑脑梗,快速拨打“120”送医就诊。紧急送医院救治。
心梗也是老年人要特别关注的心血管疾病,年龄较大的人、缺乏运动的人、有家族史的人、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人群是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 如果发生心前区疼痛,疼痛呈阵发性,一般会在心前区胸骨后,呈闷痛,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身上,伴有濒死感、大汗,很多疼痛会向肩膀后背的位置放散,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时间可缓解,需引起警惕,立即就医治疗。
9. 重视视听功能下降
避免随便挖耳;少喝浓茶、咖啡;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的适应证;力求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听力下降严重时,老年人要及时到医疗机构检查,必要时佩戴助听器。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下降及时就诊。
10. 重视口腔保健
老年人只要口内还有牙齿,就要坚持早晚刷牙,刷牙时不可大力横刷,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种植牙和固定假牙不可摘戴,周围可能存留食物残渣及细菌,需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活动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洁,用软毛刷清洗干净。睡前应摘下活动假牙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第二天晨起后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戴上。
老年人如果有无法保留的牙齿应及时拔除,如残留的牙冠、牙根,或特别松动的牙齿,否则轻者影响口腔功能,重者引起全身感染,影响生活质量。
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合理使用牙线或牙签;每隔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及时修补龋齿孔洞;及时镶补缺失牙齿,尽早恢复咀嚼功能。
11. 预防跌倒
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日常应加强跌倒健康教育、保持适度运动,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避免单独外出和拥挤环境,室内规则摆放物品,增加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及平整、监控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
12. 预防骨关节疾病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日常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饮食上建议老年人适当多吃些虾仁、瘦肉、鸡蛋或者牛奶等含钙量高的食物,同时多到户外晒太阳;避免长时间负重或者劳累过度;适量运动锻炼,也能够起到保护关节的作用,比如跑步或者太极拳,需要剧烈运动时,要佩戴护具。
13. 预防压力性尿失禁
老年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主要是避免腹压升高和保护盆底肌功能,日常注意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大便通畅,及早治疗全身疾病。对于老年人需每年进行尿液检查和体格检查,有一定的早期预防作用。
14.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多数起病于65岁以后,主要表现为持续进行性的记忆、语言、视空间障碍及人格改变等。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可以通过多做健脑活动、参加集体活动、规律生活、合理进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方式进行,另外还需要管理慢性病等。
15. 遵医嘱合理用药
老年人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服用时间、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服用时间等。建议老年人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轻信“”“偏方”“验方”“新药”“洋药”等,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16. 定期检查
老年人至少应每年检查1次,一般检查包括常规血尿、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常规检查能够发现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检查异常指标要定期复查。复查的间隔时间要根据指标的异常程度和善恶程度来确定。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