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晒背”人人都适合吗?立秋后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5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10天):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10天):7月30日—8月8日
末伏(10天):8月9日—8月18日
四季寒暑更替是天地阴阳变化的结果,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之呈现“体内时令”性的规律性改变,中医认为伏天是养阳气的较好时节,“养阳”的方式有很多种,近年来流行的“晒背”就是其中之一。可是,人人都能晒背养阳气吗?千万别晒错了,有几类人并不适合:
1. 体质弱、高龄、皮肤容易过敏者,不适合;
2. 阳气偏盛或阴虚阳亢,平素容易出现头晕、头痛、舌红苔黄,晒背后容易上火,从而出现咽喉肿痛、大便秘结等症状的人群,不适合。
3. 既往有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人群,不适合。
晒背养阳,比较适合日常畏寒怕风、怕冷的虚寒体质人群。但是在“晒”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和时间段,避免在天气炎热、太阳直射的情况下去久晒,否则容易晒伤皮肤。
2. 要掌握好频次和时长。开始先以5~10分钟为宜,慢慢适应以后,才可以逐渐增加到每次15~30分钟,每周晒2~3次即可。
3. 晒背后不要马上洗冷水澡,也不要去吹空调、冷风扇等,还有进入温差较大的空调房,较好是在室内阴凉处安静休息15~30分钟,让体温自然恢复。
4. 晒背后应及时补充水分,比如我们常喝的温开水、淡盐水,千万不能喝冰水或者冰饮料、冰水果等。
立秋一过,理论上天气将逐渐转凉,但往往还有个“秋老虎”,这一时节气温的主要特点是早晚凉爽,午后气温仍然偏高。此时养生重点要放在适应冷热交替的过渡性气候。
因此,建议在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北方地区,老人、儿童以及患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在早晚偏凉的时候要做好头颈部和腹部的保暖。饮食上则以润燥清补、健脾养肺为主,可适当地多吃滋阴润燥、健脾类食物,如百合、梨、银耳、莲藕、山药等,对秋燥带来的口干、咽干、皮肤干裂等症状,能够起到很好地缓解作用。此外,情志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立秋养生建议通过适度运动,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这样的方式来保持心情愉悦。
季节转换时也要多关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立秋后昼夜温差较大会引起人体的血管收缩,从而血压波动,增加心脏负荷,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风险。在此要特别指出:有些老年人,习惯在换季时输液,其实这样并不能起到疏通血管,预防脑梗死的作用;血压会随季节温差有明显的浮动,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坚持规律用药和监测血压情况,不能擅自停药或者调整剂量。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四季养生编委会. 夏季养生[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11
卫健委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上一篇:老年人如何运动,你做对了吗?
下一篇:服用降压药 忌这三点